首页 / 学院要闻/ 正文
【社会实践】新葡萄娱乐场官网学子“三下乡”:百年奋斗践初心,赓续奋进担使命
  • 作者:佚名
  • 时间:2021-07-19
  • 点击:2491
  • 来源:校团委

脚踏一方土,体味一份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好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葡萄娱乐场官网知行青蓝实践团于7月14日来到梁家河村。通过实地探访位于黄土高原的这个陕北小村庄,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队员们不仅重温了当年知识青年们在梁家河村的插队“过四关”故事,感受到了知青们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守,也看到了以梁家河村为代表的中国新农村的巨大变化。

跳蚤关

知青故居的模样——窑洞,是陕北特有的标志。队员们穿梭在连成一片的窑洞房里,看见土炕、木凳和灶炉,还有搪瓷碗盆、马勺、虎头枕,也驻足研究了起来。当参观到总书记当时居住的窑洞窗台上的“六六六”药粉,向讲解员问到:“这是什么东西?”讲解员讲述到这是当年总书记过“跳蚤关”的一大法宝,将药粉大量撒在炕席下以求驱赶跳蚤,后来是尽量保持窑洞里外地面的干净,尽可能经常扫地洒水,将窑里地面浮土扫干净,减少跳蚤出现的可能。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来说,这就是丰富的生活经历与磨炼,回首往事,那个果敢而又智慧的少年,仿佛如今还置身于这片土地上,带领着村民干实事,实践着实干兴邦的“大智慧”。

饮食关

一进村,知青井旁石碑上的“饮水思源”映入眼帘,这就是乡亲们对知青们无私付出的最真诚感谢。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梁家河的饮用水取自河岸边开挖的渗水坑,进入夏秋多雨的季节,常常被洪水淹没。“饮食关”首先就要解决饮用水的问题。这样的临时水源既不方便,也不卫生,1973年,习近平同志带领村民打下的这口饮水井,至今仍是村里的饮用水源。走近水源,虽然设施很简陋但是仍能更多的是感受到习近平身上为群众服务的精神。

扑面而来的奋斗气息,始终闪耀的信念的火花,这些属于它们的旧时记忆被唤醒,轻声向我们诉说着,授予我们真知,赋予我们信念。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劳动关

梁家河村史馆的展品,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改革的气息,习总书记挖过的井,挑过的担,睡过的炕,都是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思想成熟且有想法的青年的见证。

总书记当时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修通道路,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这些成果无不展现出年轻的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从解决温饱问题,到保证村民的便利,再到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他和其他北京知青一步步解决了村民的切身问题。时代在变,但总书记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从老照片、旧物件和讲解员的解说中,生动形象地了解了知青时期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生活奋斗的青春足迹;深刻体会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经历的理想与现实的对视、生存与毁灭的开悟、理想与情感的升华,苦难与成长的邂逅的艰苦岁月和为民情怀。

思想关

当他们走进知青们曾经居住的窑洞时,发现地面坑坑洼洼,土炕靠着的墙上糊满了旧报纸,炕上放着几张矮小的桌子,和几盏沾满铜绿的煤油灯。格外显眼的是窗户下摆着的一张干净的玻璃橱窗,和整个窑洞十分不搭。里面摆满了知识青年们在插队期间阅读的书籍,有中外文学、马列著作还有军事理论等,队员们谈论到:“这些书籍被翻阅的有些破烂了,可见当时前辈们阅读之频繁。”

讲解员满含感情的讲述到:“当年的知青们都是从北京来的知识分子,白天要挣工分,晚上不忘点着煤油灯伏案阅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改变村庄面貌的方法,甚至是强国之路。”

青年有理想,国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实现。习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告诉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新葡萄娱乐场官网学子将秉持“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校训,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争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见证者和全程参与者,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