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月清
- 时间:2022-03-21
- 点击:2049
- 来源:《群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标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着眼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脉和精神特质,彰显了它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深层关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结晶
回顾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一以贯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努力一以贯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受中华文化滋养,深植传统家国情怀,深谙中华文化智慧,深知中国大地国情,深感中国民众心理,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延安整风期间,我们党明确指出,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度结合起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并将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路线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我们党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当前发展的时与势,提出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科学总结,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辟了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新纪元。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有力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实践与创造的文化土壤。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译介、选择、传播、实践、创造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特有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话语表达、价值追求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艰难历程,在继承与变革中行进,在方法演进和思想转型中行进,在原创性和本土化的努力中行进,在系统性和专业化的构建中行进,实现了现代转型和现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一以贯之的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融相契。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把握,对于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心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发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主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传统文化与民族宗教、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等。在各类论述中,他提及最多的是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多次提及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如此重视中华文化的作用,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有效诠释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华
特定的民族群体、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特定的民族精神气质或文化精神,特定的文化精神决定特定的价值类型,特定的价值类型主导特定的精神追求。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以独特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制度安排、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创造了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类型和精神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上升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精神命脉的高度,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理念进行系统而精准的提炼。这包括: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等等。这些提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文化精神概括起来、弘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文化方针、对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基本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些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些伟大精神积淀于中华文明基因,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融入中华儿女的气质和价值追求,赋予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许多内容,正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内在价值在新时代的生机焕发,充分证明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附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7508566013896913346&item_id=1750856601389691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