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
  • 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 时间:2021-11-01
  • 点击:3277
  •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行深刻阐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百年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能够给我们照亮前行之路、洗涤心灵之尘、增强干事之能、激发奋进之力。

一、学史明理提站位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首先要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改变一个落后挨打民族的命运?为什么能够扭转一个垂老衰败大国的走向?翻开党的历史,能够清晰地看到我们党之所以能的答案就在于是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政党。我们党自诞生起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建立新中国,进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无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背景下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还是进入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最广大人民的一边,始终把准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大势、引领时代潮流。

答案就在于我们党是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而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政党。我们党从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到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到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答案就在于我们党是一个始终保持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政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从八七会议反右倾错误到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从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根本消除教条主义影响到进京“赶考”的自我警示和自我激励,从“三反”“五反”运动到“七千人大会”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汲取苏东剧变和八九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教训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力整治腐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持续进行自我革命,及时解决党内各种积弊,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这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跨越时空的真理伟力?为什么始终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就在于它具有科学性,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就在于它具有人民性,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了人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就在于它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就在于它具有发展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始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红线,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中国实践结合起来,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在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深刻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增强理性认知,深化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实践,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学史明理,还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正确党史观,就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辩证的、系统的观点,全面地、理性地、发展地认识百年党史。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同时,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敏锐性,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防止用片面代替整体、用枝节代替主干,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学史增信强定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坚定崇高信仰、铸造理想信念、增强必胜信心的历史。百年党史启示我们:信仰、信念、信心,是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学史增信,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

(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惊涛骇浪,都从未动摇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敢于赴汤蹈火、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模范人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讲条件、不计得失、攻坚克难,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样涌现出一大批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顶得牢的时代先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急关头,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闻令而动、勇往直前、敢战敢胜,谱写出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百年党史雄辩证明,信仰是无悔的选择、不懈的奋斗、持久的坚守,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以先辈先烈楷模为镜,切实感悟信仰的力量,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努力炼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真正成为“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最低纲领,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把“四个自信”熔铸灵魂深处,弄清楚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琢磨透我们为什么要自信、何以能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的真挚情怀。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为之添砖加瓦,在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三)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和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是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登上历史舞台的。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已经积累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就是要坚定党的领导的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管需要跨越多少“雪山”“草地”,不管需要征服多少“娄山关”“腊子口”,不管需要应对多少“黑天鹅”“灰犀牛”,我们党都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攻坚克难、勇往无前、所向披靡。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功应对和化解这些危局、困境和风险挑战,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所在、最大底气。

当前,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征程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还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个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有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覆盖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全国各族人民就一定有披荆斩棘、迎接挑战、克敌制胜的信心、底气和能力。

三、学史崇德铸风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就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成为执政党以后,我们党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作风,并结合新的实际形成了一些新的优良作风。学史崇德,就是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明大德、守公德、锻品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对党忠诚明大德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一百年来,我们党尽管经历无数艰苦和磨难,而始终打不散、打不垮、打不倒,反而越战越勇、越挫越奋,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

对党忠诚,就要铁心跟党走、永不背叛党。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党员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残酷折磨、威逼利诱,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出对党无限忠诚。长征途中,红31军93师274团的几名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忠诚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对党忠诚,就要听党指挥、服从安排。能不能做到个人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共产党员是否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穿越百年历史风雨的大党,我们党正是靠着广大党员听党指挥、服从安排,从而保证全党一心、上下齐心,从胜利走向胜利。

对党忠诚,就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望历史,我们正是在一次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取得了新胜利、开创了新局面,也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世人的尊重。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是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体现。

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最重要的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做到组织有召唤,闻令而动;组织有决定,绝对服从。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决不搞“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决不搞“明讲大道理、暗打小算盘”,决不搞“人前说忠诚、人后失忠诚”的伪忠诚。

(二)造福人民守公德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造福人民守公德,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守的就是党的根基。

造福人民,就要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纵观党的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党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再一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造福人民,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根源在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造福人民,就要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人民群众主演的,这充分印证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这一论断的科学真理性。

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要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刻认识到笔头重有千钧力、一枝一叶总关情,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落实到政策研究和改革工作中去。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线,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三)严于律己修品德

对党员干部来说,品德是共产党人党性品格、价值追求在个人工作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

严于律己,就要安贫乐道、艰苦朴素。这是中国百姓自古以来称颂的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当年斯诺在陕北采访时看到,毛泽东衣服上满是缝缝补补的痕迹,朱德用马尾毛做成牙刷刷牙,彭德怀穿的背心是拿废弃的降落伞制作而成的,林伯渠的眼镜的一条腿坏了就用麻绳缠起来,这些艰苦朴素的点滴被斯诺称为“兴国之光”“东方魔力”,我们党正是靠着这种艰苦朴素的“延安作风”打败了骄奢淫逸的“西安作风”。

严于律己,就要戒贪止欲、慎独慎微。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更容易照见品德,切不可小视。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仍能做到慎独慎微,检验的正是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的也是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

严于律己,就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修身齐家是党员干部立身之基、从政之道、成事之要。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规矩;周恩来给自己订的七条修养要则,给亲友订立“十条家规”;朱德跟家人“约法三章”:不准搭乘他使用的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等等。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理论修养、工作修养、作风修养,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家属亲属严格要求。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物质生活上追求简单,在思想工作上追求卓越。

四、学史力行勇担当

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学史力行,就是要把明理、增信、崇德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落实到锤炼党性、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实践中。

(一)要在讲政治上见行动、走在前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践行“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政治原则。讲政治不能“空对空”,而是要“实打实”落到具体行动中。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彻底纯粹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看齐核心、捍卫核心。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总书记号令,在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五个必须”,坚决杜绝“七个有之”。

(二)要在抓落实上见行动、走在前

抓落实,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要有真抓的实劲,身体力行、务求实效,千万不能口头喊得山响、陷于“客里空”,千万不能以“做秀”代表“做事”、以“表功”代替“做功”。要有敢抓的狠劲,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以“马上就办”的精神状态,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要有善抓的巧劲,在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既抓重点又抓统筹,既抓配套又抓协同,既抓短板又抓弱项,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要有常抓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提升“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三)要在强本领上见行动、走在前

领导干部不仅要政治过硬,而且要本领高强。高强本领从哪里来呢?高强本领不会从天而降,必须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来。要“勤学深学”,清醒认识自身不足,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身探索,努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多掌握几把刷子,练就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力争成为本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要“真调真研”,上观大势、下观小情,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真劲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真调查、深研究、精剖析、实举措,多拿出务实管用的高质量调研报告。要“实干苦干”,拉满弓、铆足劲,当先锋、打头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实心实意地干、老老实实地干、实实在在地干,做到挑战扛得住、难事拿得下,在实干苦干中强本领、壮筋骨、长才干。

(四)要在改作风上见行动、走在前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抓早抓小抓重点,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抓早”,重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新动向,早解决新问题;要“抓小”,重在小处着手、防微杜渐,零容忍对待小错、小案、小节,避免由“小偷针”到“大偷牛”的演变;要“抓重点”,重在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对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重拳整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防止虎头蛇尾、反弹回潮。要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带头抓、作表率,自觉接受制度约束和组织监督,严格遵守纪律规定,时刻防治不良风气的侵蚀,保持风清气正的优良政治生态和优良作风。

(五)要在提质量上见行动、走在前

提质量,既要提高业务工作质量,也要提高机关党建工作质量。要强化创新意识。我们起草的文稿、撰写的报告,能不能推陈出新、焕然一新,是服务好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关键所在,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出彩出力。要强化精品意识。树立凡事“不干则已,干则极致”的精品意识,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谋划,全方向、多角度、深层次思考,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心打造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有理论厚度、有情感温度的精品力作,让每一篇稿件都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要强化问题意识。着眼于党中央关心、总书记关注的重大问题,运用好党的历史经验,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研究质量,为中央领导同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要强化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我们都是党的事业大厦中的一砖一瓦,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把握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特点规律,加强分类指导,精准精确施策,既把党建工作作为开展好业务工作的引领、保障和动力源泉,又把业务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附带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902545124936288335&item_id=3902545124936288335&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34628384940&showmenu=false&ref_read_id=faee9990-90db-4a0d-8610-e3b3675a1e8e_1634629015232&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